圣人指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孔子
“圣人”是孔子,“圣人”一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二专指孔子;三指君主时代对帝王的尊称;四称皇后、皇太后;五泛称佛、菩萨等得道者;六指对有异术的仙道、方士等的尊称;七指清酒的别称。
圣人思想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大善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对“至善”、“至美”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完美的。
圣人中国古代指的是至德之人,它是儒家分类方法中的一种,儒家把人分为圣人、贤人和普通人,圣人就是中国古代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层次。
从西汉开始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后,经学大圣在儒家看来的圣人,只有当时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和孔子,其后的人都不可以称之为圣人,这一说法也逐渐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接受,所以说中国古代的圣人是一种专指,指的就是孔子、周公、尧、舜、禹、汤、周文王等人。
另外一种我们需要注意的,圣人也可以指代当时的在位的天子,也可以称之为圣人,比如说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圣上,圣上意思就是化用做圣人的意思。
基本含义
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德,德行遍处施行。
《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邶风》:「母氏圣善。」传云:圣、睿也。《小雅》:「或圣或不。」传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敎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云:「圣通而先识。」《洪范》曰「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按:耳顺之谓圣。彼教所言耳根圆通亦此意。"
儒家
圣人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在儒生的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出自《孟子·离娄上》。]。这句话是说,圣人是社会中的道德完全的人。在中国古典中记载的著名的儒家圣人如:尧、舜、孔子。而颜子、孟子、子思和曾子,还有一些先贤大儒,被儒家弟子视为境界接近圣人的人(虽然他们有时也被尊称为圣人,但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圣人。准确的可以称之为贤人)比如老子位居《汉书·古今人表》第四等,魏文帝下诏称"老聃贤人,未宜先孔子,不知鲁郡为孔子立庙成未?汉桓帝不师圣法,正以嬖臣而事老子,欲以求福,良足笑也。"老耼厌圣人之仁义礼乐,而欲一切返太朴之初。不知圣人之为此仁义礼乐者,正以消伏天下之机巧诈伪也,今欲尽废,是与天下以机相示,微相使也。耼自变于俗,而谓圣人变之乎?大凡老子之言与圣人之言全相入不得也,虽有相似处,亦须有毫厘之差,况此本不相似耶?
武圣
三国名将关羽的尊称
三国时期,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明代开始被称为"关圣帝君",从此成为官方认定的"武圣人",清代延续明代传统,仍旧尊崇关羽为武圣人。
唐朝,唐太宗***尊姜太公为武圣,唐肃宗时期,初设武庙,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以姜太公为主祀,以亚圣十哲七十二将为配享,宋真宗时,继续加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仍以姜太公为武圣,主祀武庙。明太祖时期,废武庙,自此武庙绝祀,但在明神宗时期,追封岳飞为岳圣帝君,又同时追封关羽为关圣帝君,武庙虽废,但民间却出现了岳飞和关羽两位武圣人。
中国五大圣人分别是道家创始人老子、儒家创始人孔子、兵家集大成者孙子、墨家创始人墨子、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1、道家创始人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间。老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的创始人,不仅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更是获得了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的赞誉。
2、儒家创始人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孔子约生活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在春秋时期,孔子继承了周公姬旦的礼治思想,成立了儒家学派。
3、兵家集大成者孙子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孙武约生活于公元前545年—公元前470年,由齐国来到吴国,并经吴国重臣伍员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
4、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不仅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孔子担任过鲁国的大夫一样,墨子也曾担任宋国的大夫。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5、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
韩非子是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生活于约公元前280--前233年,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上一篇:驾照考试内容包括哪些
下一篇:004812基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