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猜一猜:古代女性化妆用的“胭脂”,得名于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地名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在公元前139年,汉武帝为了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此行,带回了大量的异国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风物。胭脂的引进,也在这个时候。

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汉代以后,妇女作红妆者与日俱增,且经久不衰。历代诗文中有不少描写,如“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红妆束素腰”等等。有关唐代妇女饰红妆的记载就更多,“青娥红粉妆”;“对君洗红妆”;“射生宫女宿红妆”等等唐代妇女所作的红妆,在当时的笔记小说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记:“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说的是杨贵妃,因为涂抹了脂粉的缘故,连汗水都染成了红色。王建《宫词》中也有类似的描写,说的是一个年轻的宫女,在她盥洗完毕之后,洗脸盆中犹如氽了一层红色的泥浆。虽然在说法上有些夸张,但多少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胭脂,是指涂敷于面颊的化妆品,其目的是使面颊具有立体感,呈现红润血色良好的健康容貌。通常使用红色系颜料,也有适应修容使用需求的褐色、蓝色、古铜色和米色等。

古代制作胭脂的主要原料为红蓝花,又名红花,为中国汉代以来频繁记载和经常使用的药物、染料和美容化妆品原料。

红蓝花原产埃及,约在汉代经中亚传入中国,此花色泽红润鲜美,故匈奴人采之制作颜料,并用作妇人美容品。“胭脂”二字也是红蓝花的匈奴语称呼的译音和演变(匈奴人称妇女为“阏氏”,生长有红蓝花的山名为“焉支山”。

笼中鸟猜古人名

上一篇:徽派建筑的特点主要特点有什么

下一篇: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地址

其他文章

  • 酷的bro什么意思
  • 谈恋爱两个月见家长合适吗
  • 高中学生会有哪些部门高中学生会有什么部门
  • 知识的英语怎么写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杏花雨指的是什么
  • 时而的近义词是
  • 宝马车上的DTC是什么意思
  •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翻译是什么
  • 蓊然的意思
  • 内蒙古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 徒弟是叫师父还是师傅
  • 从大连坐船到天津多少钱
  • 抖音里喝酒最火的一段话
  • 容祖儿的老公是谁
  • 出师表中古今异义词有哪些
  • 求新乡旅游景点排名前十,哪些比较值得去
  • 归来去电视剧讲的什么
  • 送给爱管闲事的人句子
  • 卡蜜拉向迪迦表白(卡蜜拉与迪迦接吻)
  • 计算机考研国家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