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5-10-07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龋病名词解释如下: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
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
1.早晚刷牙、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2.少吃酸性***食物,临睡前不吃零食。
3.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如糖、巧克力、饼干等。
4.不可吃太多的过于坚硬的食物,以免牙齿磨损。
5.常参加体育锻炼,定期检查口腔,一般12岁以上的人应每年查一次。
6.平时饮食应多摄入富含钙、无机盐等营养食物,尽可能食用高纤维粗糙食物。
龋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终止病变过程,恢复牙齿的固有形态和功能。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在磨除龋坏的基础上,应用药物抑制龋病发展的方法,适用于恒牙尚未成洞的浅龋,乳前牙的浅、中龋洞。常用药物包括氨硝酸银和氟化钠等。
2.银汞合金充填术:对已形成实质性缺损的牙齿,充填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且成效较好的方法。
3.复合树脂充填术:适用于充填前牙和不承受咀嚼力量的后牙洞。
4.酸蚀法光敏复合树脂充填术:适应证同复合树脂充填术,还适用于牙体缺损较多、固位较差和遮盖变色牙等。
5.嵌体: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与牙齿窝洞适合的修复体,镶嵌在洞内,称为嵌体;盖在合面的为盖嵌体。
上一篇:商店(关于商店介绍)
下一篇:车辆识别码在哪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