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胡愈之的人物生平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910年,毕业于县高等小学堂。1911年,以县试第一名考入绍兴府中学堂。1912年,入杭州英语专科学校。1913年,师从绍兴名宿薛朗轩学古文。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为练习生,工作之余读英语夜校,并自学日语、世界语,开始发表著译文章。翌年起任《东方杂志》编辑,并发表著评文章。1919年,胡愈之在上海参加声援***运动的斗争。“五卅”运动中,编辑出版《公理日报》,报道运动的起因与发展过程。“四一二”政变次日,起草对***当局的抗议信,邀集郑振铎等7人签名在《商报》上发表。后被迫流亡法国,入巴黎大学国际法学院学习。1931年初回国途中访问莫斯科,写了《莫斯科印象记》。“九一八”事变后与邹韬奋共同主持《生活》周刊,主编《东方杂志》等刊物。先后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等杂志。1936年,协助邹韬奋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主任,主持出版《团结》、《上海人报》、《集纳》、《译报》等报刊,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组织编译出版了E·斯诺的《西行漫记》,并首次编辑出版了《鲁迅全集》。1938年在武汉主管抗日宣传工作;武汉沦陷后到桂林出版《国民公论》半月刊,组织国际新闻社、文化供应社。1940年赴新加坡帮助陈嘉庚办《南洋商报》,后流亡苏门答腊。抗战胜利后他创办新南洋出版社,在新加坡创办《南侨日报》、《风下》周刊、《新妇女》杂志。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曾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理事长,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第一届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常务委员会副主席、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总编辑、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词典计划委员会委员及召集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长、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的突出贡献体现在他对文字改革运动和世界语运动的积极倡导与参与上。1986年1月16日,胡愈之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毕生廉洁奉公,公德私德皆堪称模范。

胡愈之

上一篇:列那狐的故事

下一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院领导

其他文章

  • 河北美术学院很差吗
  • 嚎啕大哭说明了什么
  • 抓狂的表情是什么意思
  • enne是什么意思(前缀enne是什么意思)
  • 嘟嘟囔囔的意思是什么
  • 普通话等级考试怎么报名
  • miss的英语
  • 病的组词有哪些
  • forwhat是什么意思
  • 什么是保教结合
  • 陈粒祝星的故事(陈粒和祝星的故事是什么)
  • 有道翻译在线英语翻译(在线英语翻译器)
  • dna双螺旋结构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 山的英语单词怎么读
  • 2022年高考450分左右的军校 哪个学校好
  • 群主怎么在群里踢人
  • 49的因数
  • 骆驼祥子第二章概括
  • 费用要素包括什么
  • 心悦g分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