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网

定风波苏轼原文朗读(定风波苏轼)

发布时间:2025-10-06 | 来源:互联网转载和整理

1、原文 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2、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3、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5、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 译文 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

8、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9、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10、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11、回望刚才走过的萧瑟处(偏向于心理精神上), 所谓的风雨都已经无所畏惧了! 鉴赏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

12、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13、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14、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15、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16、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17、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18、“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19、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20、在风雨中,“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表现了诗人闲适、轻松、自如的心情。

21、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22、 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

23、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

24、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5、”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26、“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27、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28、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苏轼定风波原文

上一篇:王纪华(关于王纪华介绍)

下一篇:病毒的繁殖方法

其他文章

  • 法拉第定律内容
  • 大洋洲用英语怎么说
  • 中考满分是多少分
  • 清洁工用英语怎么说
  • 2018年安徽专升本信息汇总
  • 老虎的拼音 老虎的简介
  • 拔丝芋头怎么做
  • 水淀粉勾芡(关于水淀粉勾芡的介绍)
  • 冠企鹅冠企鹅知识百科
  • 古人学问无遗力体现什么哲理
  • 开森的解释是什么
  • 忘的成语有哪些
  • 改变的单词怎么写
  • 对的英语怎么说
  • 广东骂人俚语
  • 淮阳菜系
  • 观心灵捕手有感
  • 张国荣生日是那天
  • 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的发明者
  • 中国乔丹和美国乔丹区别